歐洲加息,令人關注美國利率去向。最近聯邦儲備局出現鷹鴿兩派,為加息時間意見分歧的說法,但有人就懷疑,這又是美國財金官員出口術的伎倆,為美元美債作出掩護,醒目資金似乎看通戲法,紛紛流入金、股、匯市炒作。
歐洲加息,令人對全球利率趨向再度關注。八七年全球股災發生,成因就是當年德國央行突然調高利率防禦通脹,觸動投資者擔心美國要跟隨加息,華爾街股市因而一夜暴跌,觸發全球金融恐慌。聯儲局為了鎮靜市場神經,當然不敢加息,事後德國央行的鷹派作風,多少惹起美國不滿。
現在德國央行已經被歐洲央行所取代,但作為區內強國,德國影響力當然不小。在美歐息口低迷多時,歐洲日前調高利率,象徵意義當然不小,從金融可信度來說,歐洲先於美國加息,心理上可能不無優越感。
美國和歐洲央行在貨幣和利率政策上有合作,也有競爭。美元流動全球,成為多國儲備貨幣,帶來巨大的政經利益;歐羅面世,目標之一是平衡美元獨大。歐洲早過美元加息,壓抑區內通脹,有利維持貨幣購買力,顯示歐洲央行紀律性比美國強,可以增加市場對歐羅信心。故此,歐洲加息沒有令市場產生如八七年近乎反射式的強烈反應,卻肯定會對美元和聯邦儲備局構成壓力。
歐洲加息,市場反應是美國利率上升還會遠嗎?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探討。最基本的,是美國大舉印鈔,利率又處於極不正常的低水平,這種情況猶如玩火,偶一不慎就會惹起超級通脹,變成難以收拾的爛攤子。不過,按目前美國失業和通脹情況看來,通脹威脅不算嚴重,因為發展中國家最關心的食品價格通脹,在美國人消費中佔的百分比偏低,加上產能並未用盡、入口貨品佔生產總值有限等因素,美國抵受通脹的能力仍然很高。
從美國角度看,通脹未具真正威脅,對負債沉重的美國消費者和政府來說,能夠讓物價適度上升,是減低債務負擔的有效方法,畢竟美國若能多印銀紙,還債就沒有這樣吃力,道理是顯淺不過的。
聯儲局對維持低利率,最大憂慮不在於通脹,而在於歐洲加息後,持有美元的外國人,可能對美國維持「水浸」削弱美元購買力不滿。一旦外國人拋售美元、美債和其他美元資產,變相等於債主「閂水喉」,肯定不利經濟復甦。
現時聯儲局出現兩派意見,一方主張提早加息防通脹;一方強調不必太急調借錢高利率,至少在心理上可以稍為紓緩美國長期濫發鈔票的憂慮和反應。不過,金融界認為,日本發生地震,重建在在需財,意味著美國債券少了一個大買家,假如美國政府收回量化寬鬆措施,試問又找誰來持有美國債券?所謂儲局理事提出要收緊銀根的說法,只是出口術而已,故此有人戲謔聯儲局的公開市場委員會(open market committe)為「公開口術委員會」 (open mouth committe)。基於過急加息對美國害多利少的分析,解釋了為何歐洲調升利率,沒有觸發嚴重的股市調整,油價和外幣繼續保持堅挺,金價更迭創新高。
如果聯儲局鷹鴿兩派之爭是「扯貓尾」,為美元、美債派派定心丸,美港利息可能暫時仍未有上調之勢。不過,歐洲利率回升,對美國寬鬆政策始終有影子作用,如果歐羅與美元息差不斷擴闊,美元遲早要作出回應,加上現時全球利率,確實處於不正常低位,借錢投資和置業者,仍需要對利率趨向提高警覺。